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12
11.【答案】CD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目标就是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使其体力、智力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部分地区和部分劳动者逐步“先富”,由点到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长远的目标。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和“同步富裕”。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差距应该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12.【答案】AB
【解题思路】共同富裕的实现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因为只有财富的增加,才能达到富裕的目标,避免贫穷。二是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因为只有合理的分配,才能避免贫富分化。C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D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3.【答案】ABD
【解题思路】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它是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对国有企业而言,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离的。公有制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所有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收益等权利。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14.【答案】ABCD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状况是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这就决定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需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推动、引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所以其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要求坚持公有制,市场经济要求各种经济主体都能够平等地发展。
15.【答案】ABCD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的基本含义有:其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二,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外资经济是通过引进外国和我国台、港、澳资本并在我国建立起来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是指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经济形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的经济形式,通常是我方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外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双方所享有的权利、责任由合同约定。其性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16.【答案】CD
【解题思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种经济成分相互联结、休戚与共。为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赋予它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也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保障其健康发展。
17.【答案】AB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前提。因为它否定了依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劳而获。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因为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第三,旧分工引起的劳动差别和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为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劳动差别,体现劳动差别。
18.【答案】ABC
【解题思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决定的。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引入了竞争机制,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个别劳动,即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只有经过市场交换,产品卖出以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也就是说,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量,不能直接用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只能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其二,要借助货币形式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收入一般都采取货币形式发放。因而,按劳分配的实现,会受到商品价格因素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劳动收入与劳动贡献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经常发生背离。其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来实现,而是通常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所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会影响劳动者的个人收益。其四,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方式的主体。它只在公有制企业中实行,还没有覆盖全社会。
19.【答案】BD
【解题思路】见上题。
20.【答案】ABD
【解题思路】公有制单位里的劳动所得,都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C是投资即资本的收益。
21.【答案】ABCD
【解题思路】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结合,理由在于,其一,它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相结合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坚持按劳分配,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需要;确立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其二,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济要求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三,它是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2.【答案】ABC
【解题思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决定的。第一,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方式的多样性。第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也是决定收入分配方式多样的重要条件。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