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五章习题及答案7

2012/8/8 10:13:40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一、选择题Ⅰ

  1.【答案】A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的基本含义有:其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其二,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十六大之前,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表述是:“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为补充。”为了体现各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主体,最新的表述是A项。

  2.【答案】C

  【解题思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所有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收益等权利。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除了受所有制的决定外,还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决定。当然,它反过来也会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答案】B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意味着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由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归劳动者所有。公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答案】C

  【解题思路】见上题。

  5.【答案】A

  【解题思路】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公有制形式,它是与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在现阶段,它主要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6.【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目标就是使全体社会成员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促使其体力、智力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经历一个过程:部分地区和部分劳动者逐步“先富”,由点到面,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从这个角度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长远的目标。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和“同步富裕”。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差距应该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7.【答案】D

  【解题思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以,评价生产关系,包括其核心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适,应当坚持生产力标准。

  8.【答案】D

  【解题思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具体表现为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等。所以选项D包含了A、B、C项的内容,比较完整。

  9.【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根本不同的,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10.【答案】C

  【解题思路】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在个体经济中,所有者同时又是劳动者,因而不存在剥削。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