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10

2012/8/8 9:58:13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11.【答案】C

  【解题思路】见上题。A项是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标准;B项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差异表现。即使是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内部,其不同部分的运动速度也是不同的,所以D项不正确。

  12.【答案】C

  【解题思路】在流动资本中,虽然购买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在价值周转方面具有相似性:一次投入、一次收回,但它们在价值形成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用于购买劳动对象的资本,其价值原样转移到新产品中,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其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是由雇佣工人重新创造出来。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3.【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预付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14.【答案】D

  【解题思路】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总量;用公式表示为:M=m’vn,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代表剩余价值率,v代表可变资本,n代表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可变资本周转次数。)所以,加快资本周转,是增加了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数量。

  15.【答案】C

  【解题思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包含了三个步骤:①Ⅰ(c+△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即生产资料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在该部类内部实现;②Ⅱ(v+△v+m/x)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即消费资料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在该部类内部实现;③Ⅰ(v+△v+m/x)与Ⅱ(c+△c)在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所以,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Ⅰ(v+△v+m/x)=Ⅱ(c+△c),即生产资料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刚好等于消费资料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

  16.【答案】A

  【解题思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在两大部类之间建立、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资本主义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必然爆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其灭亡。所以,社会主义必须通过对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通过科学的宏观调控,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建立、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从而使整个经济持续、协调地运转。所以,按比例进行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适用;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顺应这个规律,而资本主义无法做到。

  17.【答案】D

  【解题思路】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所产生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将社会总产品销售出去,收回货币。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替换是指用货币将生产社会总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实物购买回来。

  18.【答案】A

  【解题思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最后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货币资本循环就是:G—W…P…W’—G’,从货币资本开始,到货币资本结束。

  19.【答案】B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它是衡量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计算公式:

  其一:n=U/u(n代表资本的年周转次数;u代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U代表一年);

  其二:预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额

  (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

  20.【答案】D

  【解题思路】见第2题。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