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习题及答案7
12.【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本题的回答,首先要审题,题干强调的是作为实践“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这种相互作用就是实践使主体客体化、使客体主体化。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深刻地表明了实践在人和世界相互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中介作用。
13.【答案】D
【解题思路】相对主义的根本特点在于否定事物静止的一面,把运动看作是脱离静止的绝对运动。本题中庄子的话,其特点就在于否认生与死、可与不可之间的相对静止,把生与死、可与不可看作是无条件转化的没有相对静止性的东西,这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观点。
14.【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客体的概念。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所以客体不是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中的一部分;客体也不是主体的自由创造,反过来,也不能说客体产生并决定主体。所以本题选B。
15.【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或精神、思维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但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所以选B。A、C、D都是唯心主义的表述。
16.【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意识的概念、物质与意识的正确关系。庸俗唯物主义是把意识看作是物质的分泌物,认为人脑分泌意识,从而把意识直接等同于物质,抹杀了意识的主观性,对意识作了庸俗的理解。命题A、B、D都不是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的准确表述。所以本题选C。
17.【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物质定义的完整准确理解。对于事物,一般下定义的方法,是把该事物纳入到更大的类中,比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对于物质难以这样来定义,因为无法找到更大的类可以将物质归入。所以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正因为是这样界定,所以确立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命题片面,“能被意识所反映”未必已经被意识所反映。本题中B、C都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所以不选。
18.【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概念,具体是考查不同派别对“意识”的理解。A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一般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同样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D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肯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本题选C。
19.【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类型的基本知识点。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三种,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是最主要的、决定其他活动的活动。
20.【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但不同的人之所以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由主体的不同社会地位、知识素质等等所决定的,体现了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不同的人之所以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本身也是客观的,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意识受到客体的影响。不能说意识是人的自由创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ABD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2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意识能动性的正确理解。考生对该知识点有所了解就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命题BCD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只有命题A。
22.【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本题问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四个备选答案要严格在这个题干的指导下来选择。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本题选A。其他的描述,对于这个题干来说,都是不准确的描述。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