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讲义:8.1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始2

2012/8/1 10:32:41 来源: 海天考研
分享: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困难问题:

  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军队残余、政治土匪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第二,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以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以上情况说明,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确定当时中心任务是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按照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首先,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到1950年6月,完成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岛屿以外的全国领土的解放,基本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建立了在全国范围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人民政权,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其次,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改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获得了翻身解放。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此外,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950年至1951年在全国开展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针对建国初期通货膨胀,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人民政府在努力恢复生产的同时打击投机资本,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物价,扭转了经济形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抗美援朝。

  第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1950年和1951年,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三反”运动。这一运动是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旨在惩治腐败,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了配合“三反”运动,1952年初,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等不法行为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