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概讲义:5.1 中国特色社义道路的初探2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毛泽东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探索,提出:
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贡献:
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补充;
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计划指标必须一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
邓小平: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朱德: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邓子恢: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文革”期间,毛泽东: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
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